——长篇小说《往事如初》艺术观察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牛明的长篇小说《往事如初》是为“致青春”而创作的一部充满诚意的作品,其叙事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,很好地支撑了主题的言说。更主要的是这种技巧背后所蕴含的人生态度、生命精神,即人性的温度,是牛明叙事的魂魄。

青春挽歌的咏叹

《往事如初》这部洋洋洒洒20万言的小说,故事并不复杂,采用了以时间先后的顺叙方式,再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一群青年从进入大学到毕业,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种种令人感喟的青春故事。这部小说犹如一部青春岁月的编年史,通过萧山、剑楠、连升、张老大、王哲,以及正秋、吴冰等一系列鲜活人物的塑造,生动记录了那个时代大学生们关于梦想、心动、误解、失去、遗憾等情感,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。

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,是小说对青春的礼赞与反思。尽管每个青春故事的结局都不免令人伤感,甚至是悲凉的,但小说里的人物都富有理想主义色彩,他们对生活、对青春、对爱情、对未来都有着美好的向往,并为之做着切实的努力。在爱情的追求上,萧山与默妍、与白萍,连升与思远,剑楠与宁雪,正秋与晓玲、与白萍,王哲与晓玲……他们的爱情故事和众多的爱情故事一样,经历着该经历的一切,萌动、爱慕、试探、爱护、热恋,但最后却都未能“终成眷属”,因而小说就像一首青春的挽歌,在伤感的旋律中落下帷幕,让人无奈、悲伤。

萧山,这个人物有点像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小说中的男主人公,敏感、多情又矛盾,充满浪漫的情怀。又像金庸笔下的段誉,但好像只有段誉的软弱,却没有段誉的执著。他对于默妍的好感与游离,对白萍的倾慕与软弱,让人这样评价他:“萧山反正就是那种不温不火,欲言又止的,有一下没一下……”同时,萧山又是正直、善良的,比如他愿意帮助大家都看不起的进修生顺子,他促成了连升和思远的爱情,他考场上“帮助”急功近利的正秋……诸如此类,可见他内心的纯净无暇。他也是勤奋的,小说中写到他如何忘我地读书。萧山是上个世纪90年代大学生中的一类典型,充满诚意地过着自己的大学生活,有温度、有追求,努力地向上生长,完成自己的青春。不仅萧山这样,连升和思远也是如此。小说将连升与思远的爱情渲染得极为浪漫诗意,“冬雪纷扬的时节,连升和思远终于修成了正果。他们手挽着手,徜徉在一片白亮的世界。连升哼唱着《十送红军》,思远应和着,整个世界都露出透明和清澈的特质,拥抱着他们。”但小说却无意满足读者“有情人终成眷属”的心理期待,最后所有的爱情,都走向了失败,犹如一曲悲伤的挽歌震撼着读者的心。即便不是爱情,像吴冰的死、穆清娟的休学、萧山的失意而返回草原,都让人感到嘘唏。小说结尾写萧山送走思远后,“先是要钻过地下通道,就在顺着台阶往下走的时候,萧山发现自己流出了眼泪,一道一道,沿着面颊,流淌了下来。萧山没有去擦,也似乎没有一个人看到,任它流去,就像流走的大学,流走的时光,连带4年的青春年华。”

上一页 1 2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