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重点内容
「春秋」和「战国」这两个时代存在本质差别,战国时代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远超春秋。因为铁器的普及,粮食产量翻倍,人口爆炸增长,统一国家的出现成为必然,也孕育了法家学派的诞生。法家的思路就是通过变法摧毁以礼乐文明为代表的贵族制度,建立一套全新的统治方式,强化集权,扩大军队,提高战斗力,保证国家生存下去。

上一集讲了春秋时代是一个诸侯相争的乱世,却也是知识分子活得有个性的时期。这一讲是历史发展到战国时代,为什么会出现变法?为什么会出现改革?
我们讲历史的时候总是把「春秋战国」连在一起,当成一个大的历史时段,但其实春秋和战国之间的差别往往被人忽视,其实这两个时段有着本质性的差别。
首先,战国时代战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程度都远超过春秋。
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是贵族的游戏,风度翩翩,没有哪个大国吞掉另一个大国。比如郑国夹在楚国和晋国之间,被攻打了近一百次,却始终没有被楚晋任何一方吞并。而战国时代,战争目的是直接消灭对方的国家,掠夺对方的人口。从越国吞并吴国开始,开辟了一个大国吃掉另一个大国的先例,在那之后,灭国战争愈演愈烈,直至秦灭六国。
春秋时代的贵族们活得从容而优雅,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和关塞,就是领土有接壤也不会遣兵把守,因为人们不会不宣而战。而到了战国时代,各国防范森严,日日枕戈待旦,边界派驻重兵,不择手段成了战争的主要手段。
春秋时期一个重要的战争规则是「师不伐丧」,不讨伐办丧事的国家。如果一个国家出兵时遇到对方国君去世,就要主动退兵,派使节前去吊唁。然而从春秋后期开始,特别是到了战国时代,对方国君去世,却成了已方出兵的最佳时机。
因此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和惨烈程度,也是春秋时代所无法比拟的。春秋时代的战争规模通常很小,战争通常会在一天之内结束。而在战国时期,战争旷日持久,十分惨烈。公元前 293 年,白起打败韩魏联军,史载被秦军斩首的达 24 万。
为什么区别会这么大呢?
主要是因为铁器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实现普及。
青铜时代形成的国家规模比较小,因为青铜产量低,在中国主要是做礼器,农业工具大部分是还是木头和石头制作的,导致粮食产量不高。
但是铁器出现就不不一样了。今天铁器很常见,但是在历史上,铁的出现是一件大事。铁器产量大、价格便宜、使用锋利,同时铁犁比木犁能更轻松地耕种土地,铁器普及的直接效果就是越来越多的森林和荒地被开垦,粮食产量大幅增加。
在铁器普及之前,春秋时代的各国没有边界,并不是连在一起的,国与国之间没有边界。周王分封诸侯,也是派出自己兄弟子侄,到一片荒蛮的大地上建立一个又一个殖民点。所以春秋时代以前的诸侯国,是一个一个点,而不是一片一片连在一起,点和点之间是荒野,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,所以叫「华夷杂处」。当时的游牧民族,并不像后来是生活在中原王朝的北边,而是就在中原各诸侯国之间的荒野上生活。
评论
评论内容不能为空
热门回复
查看全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