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 首页 > 最新小说 >

救活林如海后我带黛玉横走京城最新章节列表_救活林如海后我带黛玉横走京城全文免费阅读(沈愉欢黛玉林如海)

2025-10-21 16:36    编辑:大萝卜

《救活林如海后我带黛玉横走京城优秀文集》 小说介绍

《救活林如海后我带黛玉横走京城》是作者沈愉欢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文章,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沈愉欢黛玉林如海,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;...

《救活林如海后我带黛玉横走京城优秀文集》 第1章 免费试读

盛春的京城,繁花似锦,暖风醉人。四月初八,恰是黄道吉日,镇国公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,朱漆大门洞开,鎏金匾额在晨光中熠熠生辉。

这一日,是国公爷沈凛与夫人苏婉的独女——沈愉欢的及笄之礼。

府内早已宾客盈门,笙歌鼎沸。京城中有头有脸的勋贵之家几乎悉数到场,就连宫中也派了内侍送来太后和陛下的贺礼,这般殊荣,满京城也寻不出第二家。

巳时正刻,赞礼官高唱:“及笄礼始——”

顿时乐声齐鸣,宾客肃静。只见堂厅尽头,一个身着彩衣双鬟髻的少女在四位婢女的簇拥下缓缓行来。她步履从容,姿态端庄,明明尚未及笄,却已显露出非凡气度。

沈愉欢今日穿着一袭大红蹙金海棠花鸟纹绣裙,裙摆迤逦及地,腰间系着碧玉连环佩,行动时环佩轻响,清越动人。她生得极美,不是那种娇柔脆弱的美,而是明艳不可方物中自带三分雍容贵气。眉如远山含黛,目似秋水横波,肤光胜雪,唇若点朱。此刻她微微垂眸,长睫在眼下投下一片浅浅阴影,更添几分娴雅之态。

“一加笄,令月吉日,始加元服。弃尔幼志,顺尔成德。寿考惟祺,介尔景福。”

赞者高声唱诵,有司奉上发笄。沈愉欢跪坐在锦垫上,由宫中派来的女官为她取下双鬟簪上碧玉鸾凤衔珠步摇。那步摇做工极其精巧,鸾凤口中衔着的明珠足有龙眼大小,光泽莹润,一看便知是宫中之物。

堂下观礼的宾客们不禁低声议论起来。

“瞧瞧,那步摇可是太后娘娘当年的嫁妆之一呢!”

“沈家这位千金真是好大的福气,及笄礼竟劳动宫中女官亲自加笄。”

“可不是么,听说太后疼她如亲孙女一般,时常召入宫中陪伴呢。”

端坐主位的沈凛与苏婉对视一眼,眼中满是为人父母的欣慰与骄傲,却也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虑。

沈凛年近五旬,却因常年习武而身形挺拔,面容刚毅,一双虎目不怒自威。此刻他看着爱女,目光中难得地流露出几分柔和。苏婉则一如既往地端庄温婉,眉目间与沈愉欢有七分相似,只是更多了几分岁月沉淀下的从容气度。

“二加笄,吉月令辰,乃申尔服。敬尔威仪,淑慎尔德。眉寿万年,永受胡福。”

第二支赤金嵌红宝牡丹展翅簪***入发间,与碧玉步摇相映生辉。沈愉欢微微抬首,目光与父母相遇,唇角泛起浅浅笑意。

礼成之时,忽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,接着便见宫中首领太监高德胜带着一队内侍快步而入,手中捧着明黄卷轴。

“圣旨到——”

满堂宾客齐齐跪地接旨。高德胜展开圣旨,尖细的嗓音在厅堂中回荡:

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兹闻镇国公沈凛之女沈愉欢,娴熟大方、温良敦厚、品貌出众,太后与朕闻之甚悦。今值及笄之年,特封为昭华县主,食邑八百户,赐京郊皇庄两处,黄金千两,东珠十斛,云锦二十匹。钦此——”

圣旨宣读完毕,满堂皆惊。县主爵位本不稀奇,但及笄当日便得册封,且食邑八百户,赏赐如此丰厚,实属罕见。可见圣眷之隆。

沈愉欢从容叩首:“臣女叩谢陛下、太后娘娘恩典。”

她的声音清越如玉磬,举止大方得体,不见丝毫慌乱,令在场众人又添几分赞叹。

接旨谢恩后,宴席正式开始。沈愉欢由婢女陪着回房更衣,换上县主品级的正式礼服——一件正红绣金凤穿牡丹纹的广袖交领襦裙,头戴七宝赤金冠,越发显得雍容华贵。

她在女宾席间周旋应酬,言行举止无可挑剔,既不显得过分热络,又不会让人觉得冷淡,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。几位国公夫人拉着她的手赞不绝口,更有不少世家夫人已经暗暗打量着她,心中盘算着是否适合做自家儿媳。

宴至申时方散。送走最后一拨客人后,沈愉欢轻轻舒了口气,揉了揉笑得有些发僵的脸颊。虽然自幼习惯了这般场合,但一整日的礼仪下来,终究是乏了的。

“欢儿累了吧?”苏婉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,温柔地替她理了理鬓角,“去歇会儿,晚些时候来娘房里说话。”

沈愉欢乖巧点头,由贴身丫鬟扶着回了自己的“昭华苑”。这是她十岁时父亲特意为她建的院子,占地颇广,院内亭台楼阁、假山流水一应俱全,甚至还有一小片桃林,此时正值花期,落英缤纷,美不胜收。

她卸去钗环,换上一身轻便的居家常服,斜倚在窗边的贵妃榻上小憩。夕阳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,在她身上镀上一层暖金色的光晕。

恍惚间,她想起今日席间那些夫人打量她的目光,心中隐隐有些预感。她今年已经十五,婚事怕是很快就要提上日程了。想到可能要离开自幼长大的家,离开疼爱她的父母兄长,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怅惘。

晚膳时分,沈愉欢来到父母居住的“荣安堂”。果然见八位兄长都已经到齐,正在厅中说笑。见她进来,顿时围了上来。

“咱们家的县主来了!”大哥沈慎之笑着打趣,他是御林军统领,生得高大威猛,平日里在军中不苟言笑,唯独在家中最是疼爱这个小妹。

二哥沈慎言递上一个锦盒:“恭喜欢欢及笄,这是二哥从南海得来的珍珠,串条链子戴最合适不过。”他是翰林院编修,温文尔雅,心思最为细腻。

三哥沈慎行送的是一套孤本医书,知道妹妹喜好医术;四哥沈慎为送的是一把古琴;五哥沈慎思送的是一套珍珑棋具;六哥沈慎想送的是一幅名家字画;七哥沈慎悟送的是一盒稀有香料;八哥沈慎明年纪最小,才十七岁,送的是一把自己亲手打制的匕首,镶金嵌宝,华美非常。

沈愉欢一一谢过,心中暖融融的。她上有八位兄长,自小被如珠如宝地宠爱着长大,从未受过半分委屈。兄长们虽性格各异,但疼起妹妹来却是一个赛一个。

用过晚膳,兄长们识趣地告退。沈凛看了眼女儿,轻声道:“欢儿,随我和你娘到书房说话。”

书房内烛火通明,紫檀木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典籍兵书,墙上挂着沈凛亲手所写的“忠勇传家”匾额。这里是沈凛处理政务和家事的地方,平日里是不许小辈随意进来的。

苏婉拉着女儿在窗边的黄花梨木榻上坐下,轻轻***她的发丝,柔声道:“欢儿,今日之后,你便是大姑娘了。爹娘……为你择了一门亲事。”

沈愉欢微微一怔,虽然早有预料,但真听到时心中还是不免一紧。她抬眼望向母亲,安静地等着下文。

沈凛接过话头,声音沉稳:“是扬州巡盐御史,林如海林大人。”

见女儿眼中露出疑惑之色,他继续道:“林大人是前科探花郎,学问是极好的,如今任巡盐御史,是陛下信重的纯臣。姑苏林家虽非京中勋贵,却是钟鼎书香之族,列侯之后,门风清正。只是…”他略顿一顿,“前些年丧了妻,留下一女,年纪比你大上不少。”

沈愉欢安静听着,心中飞快思索。林如海的名字她是听说过的,探花出身,官至巡盐御史,确实是能臣。丧妻留女…她忽然想起什么,轻声问道:“可是与荣国府有亲的那位林大人?他的原配夫人莫非是荣国府贾公的千金?”

苏婉欣慰地点头:“欢儿果然心思通透。正是如此。林大人的原配贾氏夫人是荣国府史太君的嫡女,可惜红颜薄命,几年前病故了,只留下一个女儿,名叫黛玉,今年应当十一岁了。”

沈凛叹了口气,神色凝重起来:“欢儿,爹娘为你择这门亲事,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林大人年纪虽长你许多,但更稳重知冷暖,懂得疼人。最重要的是…”他压低了声音,“如今京中局势不明,几位皇子明争暗斗愈烈,为父身处这个位置,难免被卷入其中。林家远在扬州,恰能让你远离这是非之地。”

沈愉欢顿时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。近来朝中局势诡谲,太子之位空悬,几位成年皇子各自结党营私,明争暗斗。父亲身为镇国公,手握京畿兵权,自然是各方拉拢的对象。然而一旦站错队,便是万劫不复。父母这是要为她寻一个避风港啊。

“林大人虽是文官,但巡盐御史一职关系国家命脉,非陛下绝对信任之人不能担任。且他为人刚正不阿,是朝中难得的纯臣,不参与任何党争。”沈凛继续分析,“你嫁过去后,便是正经的御史夫人,又是县主之尊,地位超然。林家人口简单,没有复杂宗族关系,你过去就能当家做主。”

苏婉接着道:“林大人那个女儿,听说身子弱些,但聪慧过人。你自幼被哥哥们宠着长大,最是懂得如何与人相处,定能与她相处融洽。”她轻轻握住女儿的手,“欢儿,爹娘只愿你一生平安喜乐。这桩婚事或许不是最风光的,但确是最稳妥的。你…可愿意?”

沈愉欢垂眸沉思。她明白父母的考量全然是为了她好。与那些看似风光的世家联姻相比,远嫁扬州确实更能保她平安。林如海探花出身,学问人品应当都是上乘,虽然年纪大些,但如父亲所说,更懂得疼惜人。至于做继室…她并非迂腐之人,只要夫妻相敬如宾,日子总能过好。

她抬起头,目光清澈而坚定:“女儿相信爹娘的眼光。这门亲事,女儿愿意。”

沈凛与苏婉对视一眼,均从对方眼中看到欣慰与不舍。

“好孩子…”苏婉将女儿搂入怀中,声音有些哽咽,“你放心,虽说远嫁扬州,但爹娘和你哥哥们定会为你撑腰。你八个哥哥说了,若是那林如海敢待你不好,他们便轮流去扬州'拜访',看他敢不敢欺负咱们沈家的宝贝。”

沈愉欢被母亲的话逗笑了,眼中却泛起泪光。她将头靠在母亲肩上,轻声道:“女儿明白的。爹娘和哥哥们的疼爱,女儿永远记在心里。”

窗外月色皎洁,静静地映照着书房内相拥的母女二人。沈凛站在一旁,看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子,刚毅的面容上流露出罕见的柔情。

这一刻,沈愉欢心中那点对未知命运的忐忑,渐渐被对父母全然的信任与爱意覆盖。她知道,无论将来如何,她永远都是沈家最珍爱的女儿、哥哥们最疼惜的妹妹。

编辑推荐

热门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