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+ A-
A+ A-

试试。”

李公子接过药丸,刚放进嘴里,便觉一股热流从丹田升起,多年来堵在胸口的闷气竟消散了大半。

“先生大恩,李某没齿难忘。”

他跪地叩首,“若有需要,李某愿赴汤蹈火!”

胡杨扶起他,目光投向远处的晴雨楼:“别的不敢劳烦,公子且帮我打听件事——慕容晴,她到底是什么人?”

第六章 菜棚玄机城西菜棚,卯时的露水还凝在菜叶上。

刘叔掀开草帘,露出菜窖入口时,胡杨注意到他袖口绣着的麦穗图案——那是大梁国御膳房的标志。

菜窖内湿气重,石墙上的符文被苔藓覆盖,却仍能看出“食气通脉”四个古篆。

<“老东家临终前说,这是大梁皇室秘辛。”

刘叔用油纸包着《野菜谱》,油纸散发着艾草香,“当年梁武帝为抗衡食楼,命人在长安地下埋了七十二处食气眼,用百姓炊火气滋养,可惜……”他声音哽咽,胡杨这才发现老人拇指残缺,正是被食楼刑具所伤。

慕容晴摸着石墙上的北斗图,指尖在“***”位停顿:“这里对应的,是不是慕容府的胭脂井?

我小时候曾在井里见过青铜刻纹。”

刘叔点头:“正是,那井直通食神祠遗址,当年梁帝想借此重塑食神鼎,却被食楼破坏。”

胡杨忽然想起秘典中“地脉食气,生于烟火”的记载,抓起一把带泥的萝卜,运转食气时,竟看见泥土中缠绕着细如发丝的金色脉络。

那些脉络相互交织,形成一张覆盖整个长安的网络,而菜棚下方,正是其中最密集的节点。

“刘叔,这些菜……”他指着叶面的光斑,“是用各家厨余的杂气浇灌的吧?”

刘叔惊得后退半步:“胡老板果然慧眼,老东家说过,只有真正的鼎传人,才能看见食气脉络。

您看这香葱——”他掐断一根葱,断口处竟渗出淡金色汁液,“这是用百家熬汤的残气养的,虽不能飞天,却能治百病。”

慕容晴忽然按住胡杨手腕,他这才惊觉自己掌心纹章正在发烫,与石墙上的符文产生共鸣。

墙缝中渗出细沙,在地上堆成食神鼎的形状,鼎中隐约可见“顺民者昌”四字。

远处传来梆子声,已是卯时三刻,胡杨想起慕容晴袖口的腐骨咒,从怀中掏出半颗百毒散:“刘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